历史传承与前景

历史传承与前景

发布日期:2019-09-06

QQ图片20160418160843.png

巫山县人民医院(巫山县精神卫生中心、巫山县三峡优抚医院)的前身是“巫山县空袭救护队”,成立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5月。因日本军队攻占武汉后,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又加紧轰炸“三峡防线”,致巫山到重庆长江沿线城市军民死伤达数千人之众。国民党巫山县政府奉命成立“巫山县防护团”,下设消防、治安、救护三个分队。门诊设在西门古庙“水月庵”内。

    1942年底,据国民党县政府1447号训令及第九次县政会议决议:“在救护队的基础上筹设巫山县卫生院”。1944年,经巫山县政府申报四川省政府批准为“丙等卫生院”。

1949年12月2日巫山解放,巫山县人民政府委派南下入川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侯健德接管巫山县卫生院及全部人员,将“巫山县卫生院”更名为“巫山县人民卫生院”,由院长领导改为医院军管委员会领导,由侯健德首任县人民医院军管代表并兼任巫山县卫生院副院长。

1951年根据川东行署卫生厅二届卫生会议的精神暨专署卫生科1951年工作计划的指示,分先、后、缓、急,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卫生工作。医务工作方面,在院内建立了各种制度,整调了医协,建立了一个中医联合诊所,一个西医诊所,各项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巫山县人民医院(巫山县精神卫生中心、巫山县三峡优抚医院)自1997年长江截流后正式准备县医院搬迁项目建设,经过多次选址考查,巫山县政府最终将工作区和生活区分两个片区完成,工作区选址于净坛路157号,小地名“牛蹄窝”,占地8.1亩。项目建设有住院部大楼、祥云路门诊部、医技楼、后勤保障楼等主要建筑。总建筑面积17264㎡,静态投资1706万元,于2002年完成总体搬迁。暂时缓解了县境内病人的就医困难。

2003年3月,因为“非典”,全国各县需建一所应急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处置中心,县委县府决定选址于现在的广东西路168号。划地60亩,一期建成2200平方米感染综合病区,第二期建成28000平方米的住院综合大楼,2010年巫山县人民医院(巫山县精神卫生中心、巫山县三峡优抚医院)除保留净坛路门诊、体检等功能性的所有科室搬迁至新区,2011年又建成医技楼9000平方米,至此县医院的业务用房总计达到56400平方米。

自此,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医院七易其址,十更院首,奉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天职,尽展“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精神,并长期接受“重医大”、“三军医大”、“三峡中心医院”、“三峡医专”以及广东、山东等上级友好机构不懈之人力、物力、技术、设备、人才培训等大力支持,得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之发展。

巫山县人民医院从韬光养晦到破茧化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梦想到追求,展现出几代医院人对人民鞠躬尽瘁、肝胆相照,对事业锲而不舍、发奋图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医院人坚持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加强队伍建设,发扬优良传统,创新科研项目,奉献高精技艺,提高服务质量,向着更高的目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迈进,把医院建设成渝东库区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一流综合医院。